端午佳節至,粽子滿飄香。包粽子、插艾條、戴香囊,互祝安康是節日標配,但在漢鋼公司煉鐵廠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卻奮戰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用執著的堅守和無悔的奉獻,為企業安全生產保駕護航。
“粽”使前方晴日少,任風雨,路迢迢
6月22日清晨,在煉鐵廠鑄運車間鐵運線庫房,點檢員魏林朋和同事正在庫房檢查各類工具。“軌距是鐵路線路的基本幾何參數,它們的優劣直接關系到鐵水拉運的安全,而這軌距尺,就是用于測量鐵路線路兩股鋼軌間的軌距,是一款專用計量器具……”魏林朋邊檢查工具邊頭頭是道的對筆者講述著使用方法和作用。
踩著魏林朋前面留下的腳印,一路跟隨來到了線路上。灼燙的鋼軌、墊腳的道砟石、烈日夾雜著熱浪撲面而來。“線路上道砟石大小不一,有點墊腳,你走慢點。”他笑著說道。多年的巡檢工作,讓他邁出的步子,準確的踩在每一根軌枕上,步步間隔大小相同,就像走在平地上一樣,時不時晃動的規矩尺對彎道進行測量,然后對我說“這里的軌距沒問題,可以放心過車。”
就這樣,跟著魏林朋深一腳淺一腳的沿線路走著,每當發現螺栓有松動時,他就拿扳手俯下身子緊一緊,走到爐底,就抬頭往上面“掃描”一下,看是否有雜物、彩鋼瓦松動存在掉落風險的情況,F場各種故障對他來說似乎是家常便飯,手到擒來。在一次又一次成功修復設備后,欣慰的笑容掛在他那可愛的臉上。
這個端午,安全最“粽”要
楊崗奇是煉鐵廠一名專職安全員,兒子剛剛滿月,但今天他毅然選擇堅守崗位。
“越是節假日,思想越不能放松。”這天他早早來到車間戴上安全帽便去現場巡查,巡查到鐵運線只見線路師傅們正在進行枕木更換作業,清理道砟、拆卸配件、抬送枕木這一套動作下來,師傅們已是氣喘吁吁,雖是上午但高溫天氣使得大家汗水早就從里到外濕了個透,擦拭完額頭的汗,拉松的帽帶沒有系緊。這時,楊崗奇提醒到,“李師傅,你的安全帽系帶松了,這是細節問題,要時刻注意。”李師傅有點不理解,說到:“不就是帶子松了嘛,不是啥問題。”楊崗奇耐心地為他講解這方面存在的安全隱患,師傅聽完后覺得在理,便趕緊認錯。
同樣,在鑄鐵區域兩名外委施工人員趁著監護人去洗手間的空隙正在準備作業工具,楊崗奇看見后立馬走上前詢問。任何作業必須有監護人在場,施工人員才能進入。結果,現場成了課堂,他成了最嚴厲的老師,沖著違章人員就是“當頭一棒”。
你只管努力,夢想“粽”會實現
“五車、三車、一車……稍行。”調車員薛向陽正認真指揮機車進行連掛作業。
99年出生的薛向陽剛入職一年半,記得剛進廠時他看到這樣快節奏的生產單位,不知該如何入手展開學習和工作,既怕自己不能做好本職工作、耽誤生產進度,又怕辜負同事領導們的期望,更怕自己當初的豪言壯語最后被打臉。“你們先走,我把今天師傅教我的操作要點熟悉下再去吃飯。”下午六點,面對同事們的呼喊,薛向陽回復道。在這一年當中,對待工作薛向陽一直保持著剛進公司的熱情與執著,而這份熱情與執著不僅獲得了同事們的認可,更取得了些許收獲,從職場小白通過自己的學習、刻苦、用心,他穩穩變成上了鐵運線“金牌”調車員。
乘著公司“師帶徒”的這一清風,他從值班室編排計劃和生產組織學起,后經現場實踐和上手操作,現在的他早已游刃有余。學習成果說起來就是輕描淡寫的一句話,但是過程卻是在反復的探索和提問中進行的。在本職工作得到肯定后,他又不斷自我挑戰,積極參加車間、分廠組織的各種活動競賽,成績斐然。用他的話說“你只管努力,夢想“粽”會實現。”
每日一千余分鐘的耕耘,只是為了守候這條鐵運線。這群“鋼鐵俠”用忠誠書寫擔當,用行動踐行使命,今天他們是十里鋼城最出“粽”的男主角。(煉鐵廠 張永謙)